在收藏夹里待了好久,当这个周六我躲在家里一口气看完6集的这个时间点,我完完全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。以往这样的感受通常不会留到第二天,这回,我一定要留下点什么。 这是一部我不惜搭上自己全部信用推荐的纪录片。虽然我本来就不是什么权威,但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或多或少算是相信我的。 无论是叙述手法还是视觉效果,台本台词还是BGM原声带,都是文学巨著级、好莱坞电影级的。这是我才疏学浅的二十多年人生阅历中看过的最棒的纪录片,不可能有之一。除此之外,也是最重要的是,它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。 我想,99%的人小时候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,「你长大想干嘛?」,而99%的人在那个年纪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到:「科学家!」。So

刚洗完热水澡,等头发干的时间,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。总结一下大三下的学生生涯,顺便记录一下来北京儿后的一些感受。 时间线拖到6月23号,期末考试结束前一周,我整个人儿被考试折磨得混天暗地,基本那一周,我的社交圈运动排名都是最后一名,而与其相反的,是我的美团外卖订单数。其实从我的Github主页也能发现,我从23号开始的后一周都没有Commit。那一周,我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应试+复习上。之所以那么重要,有过大三经历的人都知道,这一学期的考试过与不过、绩点是多少关系到你大四是否需要花钱、花时间报课重修。所以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。我很幸运,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幸运,通过了所有考试并且拿到了不错的绩点。

现在我已肉身从奉贤空降到了徐汇校区。 今天上午,我结束了大三上学期的最后一门考试————计算机网络。这门让我掉了4天4夜头发的噩梦般的课终于在上午结束了。我本以为这门水课也和以往的科目一样,基本只要靠考前一个星期突击就能搞定的。可是,当我尝试刷题的时候,我简直就懵了。满脑子都是“这说的都是啥”。说实话,我从来没有一门课的复习像计算机网络一样认真+痛苦。好在,一切都已经结束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过去的四天四夜已成为宝贵的回忆,在我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之际。 说起结束,每来一次徐汇就要伤感一次。今天见了W君,我的一个学长,跟我聊了很多。大四的生活,

现在时刻是2014年12月25日,凌晨00:23。我刚从收获第一支18-105mm单反镜头的喜悦中恢复过来。算是给自己的平安节礼物吧,或者,也是圣诞节礼物。借这个尚未平复的喜悦,回顾一下最近一些让自己成长的事情。想到哪讲哪,所以会很跳跃。 首先,应该就是12月15号、16号和SideChef的同事们一起去杭州的远足了。 这次hiiking我是翘了两天的课毅然决然去的。于我而言,处理同事关系比上两天课更有价值。与此同时,我也看到了一些中外人格的差异,中国人对待事物普遍抱有消极、排斥的情绪,而外国人则不然。就拿一个例子来说,leader提议玩一个小游戏:抓拍路人。规则是: